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行业知识
新闻资讯
车间实景
联系方式
Industry knowledge
生物质气化炉的气化技术
2021
03-18
生物质发电--隔墙售电,破解生物质发电产业困局
进入2022年,能源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分布式发电就近交易的政策风向,这对于非水可再生能源来说意义重大。 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同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驾马车,不过与风电和光伏不同的是,生物质发电本质上更具备分布式能源的特点。 风电和光伏已经进入大投资、大基地时代,需要的是大电网来支撑输配电。而生物质发电受制于燃料限制,5万机组的装机容量算是超大项目了。 虽然生物之后发电装机规模不大,但是发电质量却非常高,其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远非风电和光伏可比,完全可媲美燃煤发电。 在能耗双控和煤电去产能的环境下,生产企业对高质量的绿电需求日益攀升,而生物质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可完全替代煤电满足生产需求。 当前困扰生物质发电最大的难题,则是因为燃料成本居高不下,补贴迟迟不到位,依靠现有的发电体制根本无法实现稳定盈利。 跟燃煤电价上网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不做上限,假设隔墙售电完全放开,则生物质发电可完全不依赖补贴即可获得更好。 我国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大部分坐落在工业园区内,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有巨大的电力和热负荷需求。隔墙售电放开,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将大幅提高。 生物质发电项目将电卖给园区企业,买卖价格并不比0.75的补贴电价低,甚至会更高,而且电价结算非常及时,不存在补贴不到位的现象。 当前,我国的生物质发电正在向热电联产转型,通过供热和供汽补充匮乏的现金流。但是这远远不够。尽快放开隔墙售电,才能真正突破产业困局。 有专家预计,分布式能源隔墙售电近两年一定会放开。届时,生物质发电必定会成为一个工业园区供电和供热的核心,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1我国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稳步推进,生物质发电逐渐成新生力量
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2021年,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民生保障,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798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5%、13.8%、12.9%和1.6%。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走势图(单位: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水电新增2349万千瓦、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48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808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3%、27%、31.1%和4.6%。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情况(单:%)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水电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1%、7.9%、3.9%和2%。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情况分析(单位:%) 可再生能源持续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1年,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9%,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弃水电量约175亿千瓦时;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9%,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生力量 生物质发电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受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丹麦等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进行发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众多国家都得到了发展与应用。其中丹麦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成就最为显著,从建成投运世界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迄今为止,丹麦已经创建了一百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占到了整个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标杆。 我国生物质发电上网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从广义上来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配热电厂的热电联供模式已在甘蔗制糖、造纸造板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国家鼓励生物质发电发展政策的出台,生物质能发电厂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厂数量和能源份额都在逐年上升。 2021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379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395.6万千瓦、376.6万千瓦、291.7万千瓦、288.0万千瓦和239.1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和浙江,分别为91.8万千瓦、78.7万千瓦、72.3万千瓦、61.1万千瓦和58.1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和黑龙江,分别为206.6亿千瓦时、180.2亿千瓦时、143.8亿千瓦时、133.9亿千瓦时、117.4亿千瓦时和79.7亿千瓦时。 2016-2021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及新增情况(单位:万千瓦、%) 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量达到约16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8%,从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量整体结构来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占比是最大的,根据灵动核心2021年垃圾焚烧发电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量为1003.68亿千瓦时,占比为61.2%;农林生物质发电近两年由于受到政策和原料供应方面相关影响,发电量增长率有所下降,2021年农林生物质发电量为582.19亿千瓦时,占比为35.5%;2020年沼气发电量为54.12 亿千瓦时,占比为3.3%。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物质发电快速发展,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比重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生物质能发电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 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结构分析(单位:%) 2021年我国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395.6万千瓦、376.6万千瓦、291.7万千瓦、288.0万千瓦和239.1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和浙江,分别为91.8万千瓦、78.7万千瓦、72.3万千瓦、61.1万千瓦和58.1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和黑龙江,分别为206.6亿千瓦时、180.2亿千瓦时、143.8亿千瓦时、133.9亿千瓦时、117.4亿千瓦时和79.7亿千瓦时。 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占比相对较小,“十四五”期间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年发电量将突破3600亿千瓦时。特别在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及政策趋势,能源安全、清洁化转型将是“十四五”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可再生能源也将在“十四五”迎来更大发展。 2016-2021中国生物质发电量统计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十四五”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投资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产业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国的生物质发电以直燃发电为主,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主要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据灵动核心整理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投资规模已达到约1800亿元,同比增长6.58%。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占比相对较小,“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的进一步推动下,和进一步强化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将得到稳步增长。 2016-2021中国生物质发电投资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单位:亿元、%)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及石油化工制品对环境污染的加剧,寻求石油替代品,开发新能、新材料的任务迫在眉睫。利用丰富、巨大,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原料,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发酵的方法获取燃料及新型材料日益受到关注。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自古以来被人类加以利用。目前生物质能占世界总能耗的16%。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飞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必要,尤其是生物质能发电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开发,不仅能够减轻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燃烧废气秸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根本作用,也正因如此,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在农村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这一基础,从农村地区开始,逐步壮大与完善,向着城市进行延伸,这也会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企业最好的选择。
生物质发电-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举办两会代表建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线研讨会
3月9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主办的“两会代表建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线研讨会”成功举行。会议通过线上会议方式连线“两会”代表委员与行业专家,一同讨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同时通过“生物质能云讲堂”和“生物质能观察”视频号,向公众直播。会议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会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济师郑朝晖主持。 会议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电气董事长李寅,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主任袁爱平,以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三位代表和委员参加。同时参会的还有四位行业专家,分别是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任东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袁宝荣、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分会秘书长张大勇,与“两会”代表委员共同进行在线讨论。会上,三位代表委员对各自的两会提案和议案进行了介绍。 全国人大代表李寅介绍了两个提案,分别是“出台支持生物质能清洁能源供暖的政策建议”和“尽快解决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拖欠问题的建议”。李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金融多重手段,着力化解存量新能源电站的流动性危机,将可再生能源拖期及时并足额的将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到企业,增强企业度过疫情影响和经济寒冬双重不利影响叠加冲击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袁爱平提出“关于推动农林生物质发电开展‘隔墙售电’促进产业实现良性循环的几点建议”的提案。袁爱平建议应尽快将生物质发电纳入“隔墙售电”试点范畴,完善分布式发电试点市场化交易规则。选择优质稳定、可调节性强、多能互补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试点项目,给予优先灵活的售电权限,支持其在有用电需求的工业园区开展“隔墙售电”、直供电等业务。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提出“提升秸秆利用水平支撑农业减排固碳”的提案。赵立欣提出要加快建立农业秸秆监测评估体系,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以及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提高减排固碳贡献等多条意见与建议。 与会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环境报、上海证券报和中国改革报等媒体记者,针对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和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和议案提进行了提问,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对提问进行了解答。同时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与参与直播的网友进行交流互动,针对直播过程中网友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此次研讨会通过中央媒体对两会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的采访,开启了全社会对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深度思考,将对推动我国有机固废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03-20
2021年度生物质发电行业运行现状: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1%
2021年,我国聚焦能源民生保障,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生物质能领域,实现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生物质发电量稳步增长。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22.6%。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3798万千瓦,同比增长31%,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 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54.7万千瓦,同比增长14.8%,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6%。 生物质发电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发电量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量1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 生物质发电行业区域分布。 2021年我国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395.6万千瓦、376.6万千瓦、291.7万千瓦、288.0万千瓦和239.1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和浙江,分别为91.8万千瓦、78.7万千瓦、72.3万千瓦、61.1万千瓦和58.1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和黑龙江,分别为206.6亿千瓦时、180.2亿千瓦时、143.8亿千瓦时、133.9亿千瓦时、117.4亿千瓦时和79.7亿千瓦时。
04-22
碳减排潜力大 “双碳”背景下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前景可期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发电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在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下,能有效提高生物质发电的效率,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生物质能发电碳减排潜力大 “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目前,生物质能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和能源作物、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量能源化利用量约4.61亿吨,共实现碳减排量约为2.18亿吨,生物质碳减排潜力巨大。其中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和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大的作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已然成为了“碳中和”的重要发力点。 二、生物质发电行业稳步发展 1.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22.6%。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3798万千瓦,同比增长31%,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 2.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同比增长48.8%,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6%。 3.生物质发电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发电量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 4.垃圾焚烧发电占比最大 按发电结构来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三大类。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占比最大,占总生物质发电量的61.2%。其次,农林生物质发电量占比为35.5%;沼气发电占比最小,仅占总生物质发电量的3.3%。 5.广东生物质发电量第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和黑龙江,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的生物质发电量超130亿千瓦时。广东以年发电量206.6亿千瓦时,排名第一,在缓解广东用电压力的同时,也有效助力广东碳减排;山东、浙江、江苏的的生物质发电量分别为180.2亿千瓦时、143.8亿千瓦时和133.9亿千瓦时。 三、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发电行业前景 1.双碳助力下生物质发电空间巨大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在“双碳”助力和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我国生物质发电空间巨大,有力缓解我国用电压力。同时,结合BE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物质能将创造负碳排放,并在各个领域为我国作出巨大的减排贡献。 2.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主要为有机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林产加工废弃物、生活垃圾、有机污水等,资源丰富,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能将朝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大有可为。 3.生物质发电投资规模稳健增长,促进行业发展 得益于我国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纷纷启动建设,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投资规模由2017年的12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预计2022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投资规模将进一步达到1833亿元。在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推动下,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稳健运行,预计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将得到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