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行业知识
新闻资讯
车间实景
联系方式
Industry knowledge
2021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运行情况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情况。我会产业研究部对生物质发电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总,详细如下: 2021年1—6月,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367.4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北、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分别为43.9万千瓦、34.5万千瓦、34.4万千瓦、28.4万千瓦和26.2万千瓦。 2021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达3319.3万千瓦,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370.6万千瓦、317.0万千瓦、274.5万千瓦、251.7万千瓦和230.2万千瓦。 2021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量77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6.6%,年发电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和河南,分别为97.7亿千瓦时、90.7亿千瓦时、69.2亿千瓦时、65.4亿千瓦时、56.0亿千瓦时。
2021
08-16
山东:截至7月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居全国首位
9月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厅、省能源局负责同志解读了《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四批)》(以下简称《第四批政策清单》)。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邓召军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山东省将采取的重点措施,落实“六稳”“六保”,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会上,省能源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邓召军表示,截至7月底,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40.6万千瓦,其中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全国首位。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聚焦风电、光伏等重点领域,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在第四批“政策包”制定过程中,山东商请相关厅局,提出了一批针对性政策措施。 比如,在核能供暖方面,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建成全国首个核能供暖商用示范工程,为周边70万平米居民提供核能清洁供热,建成投运以来,两个供暖季均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山东正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力争今年供暖季前建成,实现海阳城区450万平米区域核能供暖“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本次政策包提出的整合胶东半岛地区热力资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优先采用核能供暖,参照不高于“煤改气”、“煤改电”清洁供暖补贴标准,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核能供暖等支持政策,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跨区域核能供暖示范应用,推动胶东半岛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核能清洁供暖。 再比如,在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为了发挥好山东省分布式光伏起步早、发展快、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优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县,开展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为此,山东提出了对试点项目整体打包备案、开辟电网接入“绿色通道”、创新消纳模式、加大贷款优惠力度等支持政策,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促进就近就地消纳。并以此为契机,研究制定“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方案,通过统筹乡村光伏、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一体化解决全省农村清洁用能问题。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100个左右示范乡镇和1000个左右示范村。 下步,山东将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新能源领域有关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发展环境,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省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坚实保障。
09-17
中央补贴资金25亿元 生物质发电凭什么这么受重视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为做好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并印发《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以收定补、央地分担、分类管理、平稳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生物质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合理安排2021年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贴资金。2021年生物质发电中央补贴资金总额为25亿元,其中:用于安排非竞争配置项目的中央补贴资金20亿元;用于安排竞争配置项目的中央补贴资金5亿元。 和去年生物质发电15亿元的总体补贴相比,今年确定的补贴额度明显高出不少。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型发电项目建设运行成本差异较大,为保障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公平纳入竞争配置补贴范围,将安排竞争配置的5亿元补贴资金继续切分,安排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项目补贴资金3亿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亿元,实现分类竞争配置。 什么是生物质?生物质怎么发电? 生物质是全球范围内最广泛存在的物质,涵盖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而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主要分为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秸秆6亿多吨,其中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约4亿吨,全国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为3亿吨。如加以有效利用,开发潜力将十分巨大。 生物质发电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不同类型。从技术原理来看,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在原理上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体现在原料上,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而直接燃烧发电的原料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和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把生物质原料送入适合生物质燃烧的特定蒸汽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蒸汽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政策支持+财政补贴 生物质发电凭什么这么受重视? 从能源层面来看: 首先,相比传统的以水力发电为首的可再生资源发电,生物质发电没有地点与环境的限制。 其次,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可再生且可存储。从帮助农民创收的农林生物质发电,到最近风头正盛的垃圾发电,还有默默无闻的沼气发电,都属于生物质发电的一个分支。 最后,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是可以运输的,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发电正是因此,拥有了足够稳定的发电途径。 从社会层面来看: 生物质发电可助力精准扶贫。生物质发电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特点,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利器。装机规模为3万千瓦的生物发电项目年消耗生物质约27万吨,如按每吨秸秆300元的收购价测算,将带动所在地区农户年增收入8000多万元。同时,围绕秸秆的收购、存储、运输等产业链条,可为当地农村提供2000个就业机会。 从环保层面来看: 生物质发电有利于节能减排。秸秆焚烧是近年来造成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农村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升,秸秆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大规模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生物质发电具备碳中和效应,且比化石能源的硫、氮等含量低,通过集中燃烧并装备除尘及脱硫脱硝等设备,有助于降低排放,促进大气污染防治。运营一台3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生物质发电产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在全球高速发展生物质能的大背景下,至2018年共有3800个生物质发电厂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中2018年新增数量约为300个。在各地陆续出台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政策的持续激励下,生物质发电厂的增加速度将会持续快速增长。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规模空间巨大,预测到2027年新增项目数量将达到1900个,每年新增超过200个,至2027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厂数量将达到5700个。 在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投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投资规模突破1600亿元,全国已投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1353个,较2019年增长259个,预计2021年生物质发电量将达1583亿千瓦时,到2026年将超过3834亿千瓦时。 2020年,我国生物质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66.4亿千瓦时、158.9亿千瓦时、125.5亿千瓦时和110.7亿千瓦时。
10-11
《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10-14
十七部门发文,生物质热电终获头牌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住建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 《方案》要求,全力做好气源电源等供应保障。鼓励各地积极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生物质能第一次被国家级文件列为首位。 回首以前多部门联合发文,凡是涉及电价补贴、能源替代等文件,风电和光伏排在首位,生物质能基本被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提。 此次,十七部门联合发文将生物质能列为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头牌,意味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在清洁环保、绿电供热、保障民生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生物质能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同,根据《京都议定书》机制,生物质能属于零碳排放,是典型的绿色能源。 相对于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更加稳定。以热电联产为主要模式的生物质发电,在发电、供热的稳定性和质量上可完全媲美煤电。 更为重要的是,生物质能是全球唯一的可再生供热燃料。我国的生物质燃料分布区域广泛,易收集储运,年再生量可折合标准煤近4.6亿吨。 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3060双碳目标,煤电去产能的力度会越来越大,由此会造成大量的用能空白,尤其是热负荷供应紧张,是风电和光伏无法替代的。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也是民生供暖需求最大的国家,对热负荷的需求的远远超过对电的需求,煤电去产能后,如何保障民生供暖和工业生产是重中之重。 综合比较而言,无论是煤改电还是煤改气,其经济性都无法与煤改生相比。吨位工业蒸汽的市场价格,生物质能供热远低于天然气,甚至与煤电持平。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典型的扶贫工程。一个标准的生物质热电厂,每年消耗秸秆30万吨左右,电厂支付成本近9000万,大部分进入了农民口袋。 我国每年可再生的生物制燃料,足可以投建几千个生物质热电项目,完全可以取代煤电去产能后留下的供热空白,成为居民和工业生产集中供热的主力。 2021下半年因电煤供需矛盾引发的电力和供热紧张,让主管部门意识到替代煤电首先要保障用能安全,生物质热电联产将是最佳的首选。 尤其是中小城镇居民集中供暖、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蒸汽,生物质热电联产有着非常高的经济性,对保障民生和企业生产作用非常大。 十七部门联合发文,将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头牌,对于生物质发电产业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相信生物质发电产业会越来越受到政策和资本的重视。
11-12
生物质发电,是热和电最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电力行业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任何电力都不可能兼具:廉价、环保和稳定三角。这种不可能三角论,一直持续到今天依然大有市场。 比如燃煤发电,就是廉价而稳定可靠的,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非常大;水电、风电和光伏虽然环保,但是受到季节和自然因素发电并不稳定。 不过,农林生物质发电不同于以上几种电力,完全可以颠覆廉价、环保和稳定的不可能三角论。与风电和光伏相比,它更是高效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发电效率远超风电和光伏: 2020年,并网风电发电量为4665亿千瓦时,并网太阳能2605亿千瓦时。彼时,风电装机总量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总量为2.53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1330万千瓦,发电量570亿千瓦时。风电装机是生物质发电的21倍,光伏发电装机是19倍。发电量却分别是:8倍和4.5倍。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质发电走得是以热定电的路线,超过40%供能用来供热。如果生物质发电厂全部发电,则发电效率更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同等装机容量的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如果仅考虑发电而不供热,生物质发电将是风电的5倍左右,光伏的8倍左右。 全球唯一的可再生热源 我国正在推动清洁能源电力替代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可替代部分煤电电力,但是涉及到居民集中供暖和工业生产用热负荷,风电和光伏则无能为力。 生物质能是全球唯一的可再生能热源,未来,生物质发电以热定电、热电联产将是主流。生物质热电,将填补煤电去产能后的用热空白。 尤其是在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经成为供能的核心主力,成为居民采暖和工业生产的用能保障。 我国有足够的生物质燃料支撑上千个生物质电厂建设,而生物质发电也是唯一可规模化处理农林废弃物的产业,更是供热和供电最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