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knowledge

行业知识

生物质发电-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举办两会代表建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线研讨会


      3月9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主办的“两会代表建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线研讨会”成功举行。会议通过线上会议方式连线“两会”代表委员与行业专家,一同讨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同时通过“生物质能云讲堂”和“生物质能观察”视频号,向公众直播。会议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会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济师郑朝晖主持。
      会议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电气董事长李寅,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主任袁爱平,以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三位代表和委员参加。同时参会的还有四位行业专家,分别是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任东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袁宝荣、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分会秘书长张大勇,与“两会”代表委员共同进行在线讨论。会上,三位代表委员对各自的两会提案和议案进行了介绍。
      全国人大代表李寅介绍了两个提案,分别是“出台支持生物质能清洁能源供暖的政策建议”和“尽快解决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拖欠问题的建议”。李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金融多重手段,着力化解存量新能源电站的流动性危机,将可再生能源拖期及时并足额的将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到企业,增强企业度过疫情影响和经济寒冬双重不利影响叠加冲击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袁爱平提出“关于推动农林生物质发电开展‘隔墙售电’促进产业实现良性循环的几点建议”的提案。袁爱平建议应尽快将生物质发电纳入“隔墙售电”试点范畴,完善分布式发电试点市场化交易规则。选择优质稳定、可调节性强、多能互补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试点项目,给予优先灵活的售电权限,支持其在有用电需求的工业园区开展“隔墙售电”、直供电等业务。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提出“提升秸秆利用水平支撑农业减排固碳”的提案。赵立欣提出要加快建立农业秸秆监测评估体系,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以及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提高减排固碳贡献等多条意见与建议。
      与会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环境报、上海证券报和中国改革报等媒体记者,针对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和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和议案提进行了提问,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对提问进行了解答。同时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与参与直播的网友进行交流互动,针对直播过程中网友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此次研讨会通过中央媒体对两会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的采访,开启了全社会对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深度思考,将对推动我国有机固废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新闻


生物质发电-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量达2952万千瓦 发电量达1326亿千瓦时

       2020年,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重点,着力加强行业管理,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7.5%;其中,水电装机3.7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49万千瓦)、风电装机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952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8.4%。其中,水电13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风电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光伏发电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生物质发电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9.4%。        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0年,全国主要流域弃水电量约301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约96.61%,较上年同期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国弃风电量约16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7%,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2.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8%,与去年平均利用率持平。 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22.6%;2020年生物质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365.5万千瓦、282.4万千瓦、242.0万千瓦、240.1万千瓦和213.8万千瓦;新增装机较多的省份是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和广东,分别为67.7万千瓦、64.6万千瓦、41.7万千瓦、38.9万千瓦和36.0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66.4亿千瓦时、158.9亿千瓦时、125.5亿千瓦时、111.4亿千瓦时和110.7亿千瓦时。 本文摘自: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00492.shtml


生物质发电-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有多大?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其中,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311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533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17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330万千瓦,沼气发电新增装机14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89万千瓦。        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365.5万千瓦、282.4万千瓦、242.0万千瓦、240.1万千瓦和213.8万千瓦。        2020年生物质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66.4亿千瓦时、158.9亿千瓦时、125.5亿千瓦时、111.4亿千瓦时和110.7亿千瓦时。


生物质发电-2021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和能源应用发展前景

       据悉,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总量大约是10亿吨标准煤,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禽养殖剩余物和林业生物质资源等。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倪维斗认为生物质代替煤发电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倪维斗预计将来很大的方向就是用生物质替代煤在电厂里使用——这不仅仅局限在小型电厂,还有大电厂。将来用生物质替代煤在电厂里烧,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电厂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我国能源的发展方向,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的方向。        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生物质能发电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不同类型。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截至201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476万千瓦。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为270亿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19世纪后半期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薪柴为主。        目前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农村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型企业主体较少,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成功开拓高价值商业化市场。迄今,生物质能一直处于“一入能源深似海,从此碰壁是常态”的尬尴局面。但事实上,生物质能是新兴的生态能源,包含任何可再生或可循环有机物质,科学合理地对其开发和利用,能够拥有千亿级的产业市场。        与传统能源行业相比,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污染低、分布广等特性。严酷的现实已经倒逼着人类社会必须寻找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我们中国尤其如此。生物质能源可以覆盖化石能源的全品类,因此这个产业兴旺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截至2020年“十三五”规划末,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将达到30%,超过光伏和风电的总和。据了解,我国生物质重点产业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生物质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到2050 年,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采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源潜在可利用量达350EJ/年(约合82.12 亿吨标准油,相当于2009年全球能源消耗量的73%)。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统计,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 亿吨标准煤,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 亿吨标准煤。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的我国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