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knowledge

行业知识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生物质发电大有可为


目前,“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生物质发电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问:一般人印象最深的生物质发电可能是秸秆发电。但现在生物质发电已经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请您介绍下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的基本情况。

答: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是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县域综合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专业化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物质发电集团、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年底,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达113.6万千瓦,年发电量86亿千瓦时;在建生物质天然气和生物有机肥项目1个,年产高品质生物天然气1100万立方米。

国能生物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入先进生物燃料燃烧技术,研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能发电核心技术,探索适合我国生物质特点的燃烧调整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能生物已经探索出一条集国家主导、央企担当、变废为宝、绿色环保、能源安全于一身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之路,打造成了“三产合一”(农业中的高度工业化行业、工业中的现代农业产业、直接服务于“三农”的服务业)的生态环保能源品牌。

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生物质发电是节能环保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目标,您所在的行业能做些什么?

答:近年来,绿色、低碳、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立足于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县域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具备工农互补的特点,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富农惠农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国能生物将着力开拓县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充分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能需求,探索建设“电、热、冷、气、肥”综合能源站;开发垃圾综合利用市场,立足于农作物秸秆、禽畜粪污、餐余厨余垃圾、农产品废弃物等垃圾的综合处理,提供综合能源供应服务。

国能生物拥有超过百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国能生物未来将瞄准庞大的县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以生物质能源等为核心领域开拓业务,探索县域综合能源革命的关键路径。

问: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公司提出要全力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供电+能效服务”,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加快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在这个领域,生物质发电能发挥哪些作用?

答:生物质能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生物质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在大量消纳农林废弃物的同时,可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民生效应。

国能生物每年收购利用秸秆等农林剩余物近1000万吨,向农民支付约30亿元,惠及约160万农村人口(含4.5万名收储运加工经纪人),帮助35万农村人口脱贫,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3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20万吨,在发展县域循环经济、保障农村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国能生物坚持国际领先的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开发新兴产业,从发电产业向“发电产业+新兴延伸产业”全产业转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丰富盈利手段,探索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生物质供热、生物质+光伏发电/风电、垃圾焚烧发电及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

相关新闻


生物质发电-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量达2952万千瓦 发电量达1326亿千瓦时

       2020年,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重点,着力加强行业管理,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7.5%;其中,水电装机3.7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49万千瓦)、风电装机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952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8.4%。其中,水电13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风电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光伏发电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生物质发电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9.4%。        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0年,全国主要流域弃水电量约301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约96.61%,较上年同期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国弃风电量约16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7%,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2.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8%,与去年平均利用率持平。 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22.6%;2020年生物质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365.5万千瓦、282.4万千瓦、242.0万千瓦、240.1万千瓦和213.8万千瓦;新增装机较多的省份是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和广东,分别为67.7万千瓦、64.6万千瓦、41.7万千瓦、38.9万千瓦和36.0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66.4亿千瓦时、158.9亿千瓦时、125.5亿千瓦时、111.4亿千瓦时和110.7亿千瓦时。 本文摘自: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00492.shtml


生物质发电-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有多大?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其中,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311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533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17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330万千瓦,沼气发电新增装机14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89万千瓦。        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365.5万千瓦、282.4万千瓦、242.0万千瓦、240.1万千瓦和213.8万千瓦。        2020年生物质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66.4亿千瓦时、158.9亿千瓦时、125.5亿千瓦时、111.4亿千瓦时和110.7亿千瓦时。


生物质发电-2021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和能源应用发展前景

       据悉,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总量大约是10亿吨标准煤,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禽养殖剩余物和林业生物质资源等。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倪维斗认为生物质代替煤发电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倪维斗预计将来很大的方向就是用生物质替代煤在电厂里使用——这不仅仅局限在小型电厂,还有大电厂。将来用生物质替代煤在电厂里烧,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电厂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我国能源的发展方向,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的方向。        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生物质能发电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不同类型。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截至201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476万千瓦。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为270亿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19世纪后半期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薪柴为主。        目前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农村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型企业主体较少,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成功开拓高价值商业化市场。迄今,生物质能一直处于“一入能源深似海,从此碰壁是常态”的尬尴局面。但事实上,生物质能是新兴的生态能源,包含任何可再生或可循环有机物质,科学合理地对其开发和利用,能够拥有千亿级的产业市场。        与传统能源行业相比,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污染低、分布广等特性。严酷的现实已经倒逼着人类社会必须寻找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我们中国尤其如此。生物质能源可以覆盖化石能源的全品类,因此这个产业兴旺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截至2020年“十三五”规划末,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将达到30%,超过光伏和风电的总和。据了解,我国生物质重点产业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生物质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到2050 年,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采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源潜在可利用量达350EJ/年(约合82.12 亿吨标准油,相当于2009年全球能源消耗量的73%)。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统计,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 亿吨标准煤,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 亿吨标准煤。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的我国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